德古意特出版史:270年来他们只选择最有价值的内容出版
德古意特大楼
一、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出版文化出去的途径?
中国出版文化该如何走出去?这是早年商报做的一个选题,我曾向张西平教授讨教过这个问题。张西平教授主要从事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、中国基督教史、西方汉学史、世界汉语教育史研究,汉语国际传播战略研究,曾做过德国很多知名大学的汉学系的访问学者。他认为,中国文化走出去,很多路径的问题还是大有可探讨的空间。只有先把方向和路径搞清楚了,不必要的成本才可以大大降低,我特别认同张西平教授的观点。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次请教,也就有了后来做出版传媒商报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合作——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的渊源。在西平教授的大力支持下,从2012年开始,何明星教授与我共同牵头,商报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、海外汉学中心联手成立了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课题组。
“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”报告,基于海外馆藏中文图书数据分析,该数据被业界视为评价中国图书走出去核心指标之一。每年于BIBF期间对外公布相关研究成果,以服务于中国出版文化走出去。目前,已成功举办10届,对中国出版走出去,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力。项目课题组通过对每年海外馆藏中文图书的数据监测与分析,全面检验国内出版文化“走出去”效果。年度报告通过大量的图表数据,丰富的内涵,深刻揭示出中文图书在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板块,以及出版品种、学术价值和全球认可度之间的关联。
如何衡量中国出版文化走出去的效果?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数据,是目前唯一可量化衡量出版文化走出去效果的数据指标。经过10多年业界广泛传播,得到了越来越多同行甚至主管部门的认可。
何明星教授早年从出版圈转入到学术界,对出版的热爱与坚持从未放弃过。过去是从业者,现在是观察者、研究者。海外馆藏影响力的研究,本质上讲,就是通过中文图书在海外图书馆的收藏量,来追踪中文出版物在国际传播的热度,这是研究国际传播的一个方法论。
中国出版社如何发挥国际传播作用?我认为首要的一条就是先研究国际出版:了解国外出版社成长的历史,了解国外出版社的运作过程,了解国外出版社尤其是西方出版社在整个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。只有了解清楚了情况,中国出版物的国际传播才能有的放矢,事半功倍。由何明星、何抒扬翻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《德古意特出版史:传统与创新1749~1999》一书,就是中国出版国际传播的前端研究的成果之一。
《德古意特出版史:传统与创新1749~1999》[德] 安娜-卡特琳·齐萨克著 何明星、何抒扬译/浙江大学出版社2022年5月版/68.00元
二、德古意特出版社的历史为什么值得分析?
熟悉德国出版的朋友都知道,德古意特出版社在德国不算一家很大的出版社,但这家出版社却很有特点,有点贵族风格。270年来,他们只选择对学术界最有价值的内容来出版。单就这一点来说,这种持续两百多年来的出版选择与坚持,就非常值得出版同行的敬佩。这是对知识的尊敬,对出版尊严的守卫。为人类的知识价值而出版,称得上是全人类出版者的自豪。
1943年的德古意特大楼
德古意特出版社拥有270多年的悠久历史,是一家综合性学术出版社,拥有多个出版品牌,德古意特出版社的出版物,涵盖所有学科,每年在人文社科、医学、自然科学和法学领域,出版的新书多达1300余种,此外,每年还推出650多种学术期刊与数字产品。所有新版书都同时出版纸质版与电子版。德古意特出版社自行开发了数字化平台,读者可以通过它获取电子版内容。德古意特还拥有50000种重印品种的数字内容,既可以为读者提供电子书,也可以按需印刷纸本内容。
该书为我们介绍了德古意特5家加盟出版社250年的发家史。如,德古意特旗下的乔治·赖默尔出版社,最初是一家学校书店,然后以每年支付学校500泰勒的条件,获得该校的教材出版权,从而开始了教材出版经营。这是赖默尔出版社最初最大一块收入,另外一块大的利润来源是出版赞美诗歌。赖默尔出版社出版过《德国儿童的朋友》,一共出了226个修订本,最终成了19世纪德国的经典教科书,被该社称之为唯一的“金蛋”。此外,该社还出版过全世界闻名的《格林童话》。但大多数读者不知情的是,该书前身居然是学术书,一共出版过两卷。1825年编辑将书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挑选出来,做了一个袖珍版,没想到后来意外火爆,这就是我们今天所所熟知的《格林童话》。赖默尔出版社在文学出版领域也享有盛名,主要是当时有一大批知名文学家与赖默尔出版社保持有业务关系。但实际情况是,他们每年出版的文学图书仅有2~4种。
德古意特出版社大楼的车间
由煤老板转行做出版的德古意特,有一个博士的头衔,他对做出版有特殊的偏爱。后来居然跑到赖默尔出版社做无薪职员,赖默尔有个儿子,出版这份家业本来要儿子继承,无奈他根本不感兴趣。赖默尔只好挑选了对出版热情万丈的德古意特做他的接班人。最后以50多万马克,赖默尔将出版家产卖给了德古意特。德古意特成了赖默尔出版社的新老板,从结果看,德古意特很像在赖默尔身边的“卧底”。更有意思的是,德古意特把自己当老板的事情刻意隐瞒,赖默尔的合伙人却一无所知,每天都打发德古意特去做一些做打包寄件最无聊的活儿。直到有一天,德古意特告诉这位合伙人,自己就是这个出版社的新老板,合伙人惊掉了下巴。很像反间谍片里的情节吧?可见德古意特的道行相当的高,他后来透露,他这样做的目的,是为了向这位合伙人偷学到更多的出版经验。
德古意特有一个良好的习惯,该出版社生产分类的记录一直由他本人亲自保存,这本记录能精确到每本书的成本与价格。分类记账的做法最先起源于1844年的赖默尔,该资料被视为宗教圣杯一样重要。德古意特接手后,从1922年开始,开始强调旗下各加盟出版社都要保留生产分类记账。德国人的精益求精由此可见一斑。德古意特转行做出版后,原来的煤炭生意并没有丢弃。其收入成为了德古意特出版社最稳固的财务基础。用我们今天的话叫做“不差钱”,家中有粮,心中不慌。所以,德古意特出版社才有底气和勇气,保留自己对出版一份坚守。
20世纪50年代的德古意特在书展上的广告
三、对人类知识的成果要有持有一份敬畏与传承之心
看完本书,有几点感想:做一个出版人,首先得有情怀,对人类知识成果要有一份敬畏与传承之心;得有有实力与格局,才有条件去做一些看起来并不会赚钱的出版物,才会有勇气去抵制一些低俗的垃圾出版物;得有经营头脑,适合做出版生意,如果没有这个天赋,也最好别去做出版,光有情怀与理想还远远不够;得有敏锐的眼光,能看到出版经营的大方向,知道如何去布局自己长线的产品;最后,得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毅力与决心,瞄准一个方向,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
德古意特联盟会议合影
研究西方出版史,是一项提升出版人维度的基本功。何明星教授在本书的译后记提到:西方的知识与文化是如何在近500年的历史进程中占据人类社会主流中心地位的?难道仅仅只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文化霸权吗?有无更深层次的原因?何教授认为:从知识的生产、传播与使用的视角,研究西方的知识与文化逐步获得世界主流地位的历史过程,从研究的角度来看,可能是一条捷径。而了解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史,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。
因此,该书的引进翻译,是何明星教授关于中国出版国际传播途径研究的继续。这既是一门国际传播专业课程,也是一门非常生动、实用的出版史课程。该书翻译流畅,读来毫无违和感。书中有很多出版史料与细节,非常可读。此外,对出版从业人员来说,也是一门很好的专业培训课,对提升出版情操,了解西方出版业业务流程及发展的历程,从而提高从业者对出版领悟的维度,都非常有帮助。
2022年4月26日星期二
来源:中国出版传媒商报
初审:江玉婷
复审:张中江
终审:张维特
排版|童 尚
好书探,我们绝不放过一本好书